六顺网 > 古玩收藏 >

山东光绪元宝十文米字星边花价格

时间: 宋佳 古玩收藏

虽然与中国传统的银锭已有本质的不同,但是还不能算是近代机制币,只能说是它的先声。因为这些银饼都是采用手工模具打压制成。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山东光绪元宝十文米字星边花价格如何,欢迎参阅。

山东光绪元宝十文米字星边花价格

山东光绪元宝十文米字星边花价格

山东光绪元宝十文米字星边花:品相为XF,著名版式,原光完整,拍卖成交价格USD 1770美元,拍卖成交时间2015-08-26,拍卖专场为鼎峰拍卖2015香港夏拍-钱币专场。

在山东省造光绪元宝铜元中,“米字星飞龙”与“五角星飞龙”最具特色,边花设计新颖,飞龙生动传神,其按照两大系列版别可分为:上山东米字星飞龙,横山东米字星飞龙;上山东五角星飞龙,横山东五角星飞龙)。铸造时间应是山东铜元局在“北洋坐龙”与“广东飞龙”风格转换的过渡期间。

这些铜元是进行试铸的版别,没有正式批量生产,存世量稀少,历来就是藏家们追逐的名誉品。另外,还有名声显赫的“梅花星飞龙”和“光”字右上撇与竖笔相连俗称“撇上光”)等珍品,同样享有盛名,颇受古玩收藏家们的青睐。

近年来随着钱币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诸多收藏类钱币价格节节高升,收藏爱好者趋之若鹜,山东光绪元宝十文米字星边花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

铸造机制币的呼声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之后,中国开放了上海、厦门、宁波、广州、福州五口通商。1858年的《天津条约》及1860年的《北京条约》又先后增开了营口、烟台、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天津等十处商埠为通商口岸,并进一步降低了外商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这更加便利了外国商品以及外国机制银圆的大量输入。

随着外国势力日益扩张深入到中国的内地以及对外贸易的增加,中国币制的落后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对外贸易上的损失,也就更多地表现出来。因此,从光绪初年开始,很多的有志之士都主张,中国应该尽快实行币制变革,废除落后的制钱以及使用时必须称重、验色的银两制,改向欧美国家学习,引进西式机器,铸造重量、尺寸、成色都标准统一的机制币,并禁止外国银圆的流通,在挽回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可以维护国家货币主权的独立。认为“圜法之弊,整顿之急,实为当今急务”,就是说改革落后的币制,是当今最急迫的事情。于是在朝野上下掀起了一股实行币制改革,铸造机制银圆的风潮。

社会上的有志之士以郑观应为代表。郑观应是清末维新派著名的思想家和实业家,广东中山人,早年曾经在上海的洋行里做过买办,后来则在洋务派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电报局、轮船招商局中任过职。他结合自己的商务实践,认为中国当时实行的银两制并允许外国银币在中国市面上自由流通的做法有四大弊端,而如果引进西式机器,将银锭改铸成机制银圆来流通,则有四大好处,并在其代表作《盛世危言》中发出了“既有此四利,而又可除彼四害,亦何惮而不行乎?”的质问。因此,他呼吁清政府要尽早实行币制改革,废除银两制,改行机制币。

朝廷上的有志之士则以张之洞为代表。张之洞是清末的重臣,直隶南皮人,自幼聪慧好学,号称神童,在同治三年的科举考试中,高中一甲第三名,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属于皇帝的秘书机构,是储备锻炼高级官员的地方。在清末那个新旧更替、错综复杂的年代,张之洞很好地把握住了历史的机遇。他学业有成、仕途顺利,先后扮演了清流健将、洋务主角、新政核心等重要的角色,既是政界的巨擘,又是文坛的盟主,并集文治武功与兴办实业于一身,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不但发挥了一位政治家、思想家的引领作用,更是一位实践家,正是在他的倡导和主持之下,成功地铸造了我国最早的机制银币“光绪元宝”,因此被誉称为“中国近代机制币之父”。

机制币的铸造

张之洞虽然是中国近代机制币的成功铸造者,但是,最早试铸机制币的并不是他。因为始于道光年间用手工土法铸造银饼的台湾、福建漳州、上海的银号、湖南长沙的银号以及林则徐在江苏等几次试铸努力失败之后,又有上海和吉林两地用西式机器试铸过机制的银圆。

上海和吉林的尝试

上海的机制银圆是同治六年(1867)上海租界的行政管理机构工部局委托香港造币厂帮助设计的,实物只见到面值为“壹两”和“贰钱”两种,正面为蟠龙图案,铭文为“上海壹两(贰钱)”。因为背面的图案中有英国的国徽及皇冠,没有通过清政府的审核而作罢。

吉林的机制币是光绪八年(1882)吉林将军希元,为了补充流通中制钱的不足,奏请朝廷同意从军饷中调拨五千两白银,交吉林机器局铸造的。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形制的方孔银钱,正面与传统的制钱一样,为“光绪元宝”四字;背面穿上铸“厂平”,这是吉林银两的名称。穿下为面值,穿左右为满汉文“吉”字,面值有5种,分别是一钱、三钱、五钱、七钱、一两。但是,实物只有五钱的一种传世。另一种是无孔的西式银圆,工艺精细,铭文为小篆,书法精湛。西式银圆又分两种,光绪八年(1882)铸造的“厂平壹两”银圆,为试铸币。光绪十年(1884)正式铸造的为流通币,面值有5种,分别是一钱、三钱、半两、七钱、一两,将试铸币正面的满文取消了。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流通不久就被叫停了。

广东铸造“龙洋”

无论是早期用手工模具铸造银饼,还是后来上海、吉林两地用西式机器铸造银圆的努力先后都失败了。这种背景之下,张之洞铸造机制银圆的计划能够成功吗?

实际上,张之洞在广东铸造的机制银圆,最后虽然获得清政府批准并被市场接受,但也是一波三折,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与张之洞百折不挠、积极争取的执着精神是分不开的。

张之洞是在两广总督的任上,于光绪十三年(1887)二月在上报朝廷的《购办机器试铸制钱折》的报告里,另外加的一张《试铸银圆片》的附件里,提出设立广东造币厂,招募擅长铸造银圆的西方人铸造银圆的。精明的张之洞在这里打了一个擦边球,因为他在给朝廷的正式报告中,只说购买机器是为了试铸制钱,就是传统的方孔铜钱,根本就没有提铸造银圆的事,只是在另外的一张附件上,才提到招募洋人试铸银圆。这样容易被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的朝廷批准。

关于银圆的面值,张之洞建议比外国银圆的实际重量七钱二分,加重一分,即重库平银七钱三分。他解释说,新铸的银圆实际重量比外国的银圆重一分,而作价都一样,趋利的商民必然会乐于接受,而容易流通并能将外国的银币驱逐出去。但是,户部的态度依然非常谨慎,认为“事关创始,尚需详慎筹划,未便率尔兴办”,因此要他“听候谕旨遵行”。

12096